- 萧慧敏
有人说,年轻人最大的优点是他们天不怕、地不怕、拿得起、也放得下。
因此对他们来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随风而去,又何必执著呢?这本来没什么不好,但如此“潇洒”的态度如果用来对待历史的话,那就不怎么好了。
历史,很多年轻人说那是既沉重又遥远的。他们看到的,知道的都是从课本上得来的。悲哀的说,很多人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去学历史的,但这样学历史,它的意义又何在呢?你知道在某年、某月、某日发生了某件事,然后呢?
一旦历史只剩下平实的纪录,只有理性而缺乏感性时,那它同时也缺乏了生命力。
因此,在考究历史时,如果能够从一些人物传记这种较为灵活的方式流传下来,那就会让读者较为容易代入角色,也容易将自己的情感和当时的环境接轨。
所以传记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在任何时候,只要你愿意读,就能和当时的环境切合,将一段湮灭的情感、事实重新燃起它的生命力。
最近看了一本书,书名叫做《悲悯阙如》。那是一个以二战为背景的一本人物传记。
作者西碧尔卡迪卡素叙述了她在抗日时期英勇抗敌,在救济游击队后被日本军严刑逼问但依然坚守立场、永不退缩的真实故事。当中,我们看到了在大时代的坚持,也从战争中看到了人的尊严。
李天命在一首诗里有过这样的描述:夜越暗,星越亮。越黑暗时就越看到人的坚持和勇气。
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就缺乏了这股坚持,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疾风所以看不见劲草,还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学的,所经历的虽然多元,但却不充实。
我们将历史淡忘,以为这叫洒脱。但却不知道没有历史,我们站无据点,只能随着世界潮流而摇摆。
历史不能忘,不代表一定要背负大责任,只需要把它当作前人留下来的足迹和记忆,用前人留下的血、泪、汗、欢笑、悲伤来丰富我们的生命。
所以,如果看历史只看表面事件,不去看背后的故事,就不能和当年的事情产生联接,也去不到那个思境。那,你的人生观点就会有所局限。
0 意见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