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豪健
第一次读张景云先生的书,是四年前的事。朋友从书橱里把《见素小品》和《云无心,水长东》取下,递到我面前,只说了一句 “这书好看”,我便拿回家把书看完。实在是好看。
看完觉得好看,若要说出好看的原因,并举例以说明,似乎又不很记得书中的内容。进入了中文系,一次,老师谈起马华文学的杂文,提到了张景云先生,对其文章有高度的赞赏,我虽没有举手赞同,心里却兴奋不已。自此,逢人谈起马华文学,必问曾否读过张景云先生的书,若无,则大力推介之。为何好看?每当遇上这问题,我都不能详述,只能告诉对方,你去看一看就会知道。
第二次读张景云先生的书,地点在拉曼大学 PH 楼图书馆。取下翻阅,《见素小品》里的一篇文章〈生涯〉里有这样的一句话:
“进睡房里取了一本书出来,是朱熹的《四书集注》,纸都变黄了,屁股也散脱了不知多少页。‘现在有多少人还看这种古书。’ 那语气不像是问我,而是在回答自己的问话。”那时候我是二年级,正上着四书的课,看见这段文字,觉得相当有趣,但不记得自己曾经读过这篇文章。在图书馆里,见有同学经过,就把书递上,介绍对方看一看书中的第一篇文章。遇四书导师,步前递书,老师看后遂把文章放上博客。读第二次,大概也只是读了这篇文章。
第三次读张景云先生的书,仍然是《见素小品》和《云无心,水长东》。之前读的,都不是自己的书,唯第三次时,才买下这两本书。文中出现林水檺老师的名字,原来他俩以前是同一间中学,之前阅读此书时,对文中的人物没有留下深刻印象,进入中文系后重读,似乎多了一些亲切感。大学一年级,老师见我对物理感兴趣,故向我介绍了李约瑟的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,在《云》中,张景云先生谈到李约瑟和他所撰的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,重读《云》,方知自己读过。书中亦对知识分子、青年、大学生、读书人、文化等作出了不少的剖析,对于这类课题,我都感兴趣,尤其是进入中文系后。在修词选课之前,就曾经接触过陈与义的作品,“二十余年成一梦,此身虽在堪惊”,进入中文系后,再读《见》,读至此句,原来我以前已经读过了,怎么没有印象?韦庄的 “未老莫还乡,还乡须断肠” 和辛弃疾的 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,皆是我在修词选科时非常喜爱的词句,也是我之前读《见》时没有多加注意的,重读《见》,才发现自己喜欢的,原来之前曾经看过。
同学购书团抵隆,我抓了《见》和《云》递上,大力推介。张景云先生十六岁就辍学,不曾受过高等教育,当过建筑工人、灰料工人、家庭教师、临时教员、画廊经理、夜总会乐队经理等等,后来成为报界中的重要人物,写稿留下了不少的好文章,可说是马华作家中的传奇人物,如果他自认是马华作家。同学手上捧著《见》和《云》在书店里逛了好一阵子。付款时,发现两本书整齐地排放在原处,所谓书本的实用价值,终究胜过很多东西。
0 意见:
Post a Comment